檔名 | 上傳者 | 所屬網頁 |
---|---|---|
李函芸 | 學務處 | |
李函芸 | 學務處 | |
訪客 | 學務處 | |
訪客 | 學務處 | |
訪客 | 學務處 |
說明:
一、依據本府衛生局114年6月18日南市衛疾字第1140130314B號函辦理。
二、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114年截至6月12日累計7例腸病毒併發重症個案,病例數已高於109年至113年同期,其中6例為感染伊科病毒11型。近期社區腸病毒監視資料顯示,伊科病毒11型明顯增加,感染伊科病毒11型之6例個案中,5例為出生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 ,其中4例死亡。國內過去亦曾發生伊科病毒11型重症流行且造成多名新生兒死亡之疫情,請貴校(園)相關人員提高警覺,參依「腸病毒防治工作指引」,做好各項防治工作:
(一)請加強相關人員之腸病毒教育訓練,並對家屬衛教新生兒腸病毒的預防,提醒在腸病毒流行期間,應注意個人手部及呼吸道衛生等自身防護,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另本府衛生局將加強托嬰中心等人口密集機構之輔導查核作業,請落實感染管制及環境消毒措施。
(二)提醒對於疑似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需密切監測病程變化,同時迅速啟動防治措施及衛教工作。可運用疾管署訂定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臨床處置建議」及數位教材,辦理相關教育訓練。
(三)運用疾管署或本府衛生局所製作之相關衛生教育素材及媒體宣傳通路,加強宣導孕產婦及其家屬對新生兒腸病毒之預防認知,尤其孕婦產前14天應作好防護措施,避免感染,提高民眾警覺性。
(四)相關衛生教育素材請至疾管署網站(路徑: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首頁/宣導/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項下)或本府衛生局網站(路徑:臺南市政府衛生局首頁/業務專區/疾病管制業務/腸病毒與腸道傳染病/腸病毒衛教海報與單張項下)下載。
常見呼吸道病毒感染者建議事項
壹、 適用對象:常見呼吸道病毒(註 1)感染者。
貳、 建議事項:
一、 如您為 65 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或有慢性病、免疫力低下或免疫
不全病史等具重症風險因子者,應就醫評估並遵照醫囑。
二、 建議居家休息,並儘量避免非必要的外出,在症狀緩解且退燒 24 小
時後(沒有症狀治療藥物的情形下),可恢復正常活動。
三、 症狀緩解且退燒 24 小時後之 5 天內,特別注意下列事項:
(一)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二) 用肥皂或其它清潔用品勤洗手,維持手部衛生。
(三) 外出時請全程正確佩戴口罩,並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註 2)。
若無法佩戴口罩,請與他人保持 1 公尺以上社交距離,避免出入無
法保持社交距離的場所且密閉的空間。
(四) 請同戶同住者視情況需要採取適當防護措施,包括落實佩戴口罩、
遵守呼吸道衛生、勤洗手以加強執行手部衛生、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避免與同戶同住者共食。
四、 如須前往醫療院所陪病、探病、就醫或檢查,請在醫療院所內全程佩
戴口罩並遵守其他醫療院所感染管制措施。
五、校園防治建議
(一) 發現疑似流感/新冠等呼吸道群聚事件,立即依流程通報地方衛生單
位,並雙軌通報學校傳染病監視通報系統及校安通報系統。
(二) 提供口罩予出現類流感/呼吸道感染症狀之發病學(幼)生及員工配戴。
(三) 協助聯繫家長,由家長(或老師協助)帶生病學(幼)生返家與就醫,
落實生病不上課。
(四) 於學(幼)生返家或就醫前留置於適當隔離或安置場所,該場所應與
健康學(幼)生或員工的日常活動場所有所區隔,且保持空氣流通。
(五) 配合衛生單位收集群聚發生單位相關人員名單以進行疫情調查,並
協助提供人員基本資料、個案狀況、疫苗接種史及慢性疾病史等資
料。
(六) 持續掌握學(幼)生/教職員工之健康及請假狀況,監督群聚事件相關
發展。
(七) 強化落實相關感染管制措施之執行與宣導,將流感防治正確知識傳
達學(幼)生及其家人與教職員工,包括生病不上班、不上課、勤洗
手、注意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保持空氣流通等。 114/5/27
備註:
1. 常見呼吸道病毒,例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
毒…等;如未檢驗出任一呼吸道病毒,惟仍出現呼吸道相關症狀(如: 咳
嗽、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等,因氣喘、過敏性鼻炎或其他非感染性
疾病引起的相關症狀不在此限),請參照本建議事項進行防治措施。如為
麻疹、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等其它法定傳染病呼吸道疾病防治作為,請
參照疾管署全球資訊網之傳染病防治工作手冊相關資訊(網址:
https://www.cdc.gov.tw)。
2. 2歲以下嬰幼兒因呼吸道較小且無法自行取下口罩,有導致窒息的風險,
不建議佩戴口罩。如出現呼吸道症狀例如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使用衛生
紙遮掩口鼻,使用完畢後將衛生紙丟進垃圾桶,並執行手部衛生,以降
低病毒傳播風險。
3.本案供參考,若有其他狀況,建請依照實際情形辦理。
(一)新冠肺炎(COVID-19):↵
1、教職員工生如有疑似或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或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時,建議佩戴口罩;健康中心比照衛生福利部所列指定場所(醫療照護機構)建議佩戴口罩。↵
2、學校各室內空間、公共設施及學生宿舍,請適時執行清潔消毒,並保持空氣流通。↵
3、併發症(中重症)者處置原則:↵
(1)請依衛生福利部最新防疫措施進行隔離治療;符合解除隔離治療條件後,始可入校上課(班)。↵
(2)請學校依隔離治療通知書所載日期給予學生及教職員工「公假」,且學生請假期間不列入出缺席紀錄,亦不因此扣減其學業成績評量之成績;另教師請假期間所遺留課務,由學校協助排代並支付鐘點費,不列入學年度成績考核之考量。
(二)腸病毒:「臺南市公私立國民中小學及幼兒園腸病毒通報暨停課要點」(附件1)、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113年腸病毒流行疫情應變計畫」、「腸病毒防治工作指引」及「教托育人員腸病毒防治手冊」。↵
(三)流感:疾管署「學校/幼兒園/補習班/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與中心流感群聚防治指引」(附件2)、「季節性流感防治工作手冊」。↵
(四)病毒性腸胃炎:疾管署「學校病毒性腸胃炎防治手冊」(附件3)、「校園環境消毒與嘔吐物及排泄物消毒處理方式及注意事項」(附件4)。↵
(五)水痘:疾管署「水痘與水痘併發症傳染病防治工作手冊」(附件5)。↵
四、有關疫情資訊或防制措施,可參閱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下載運用。↵
內容介紹:
始於2019年底的COVID-19全球大流行,持續三年多,期間全民投入防疫,「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長達1,197天。本書記錄國內外疫情變化,依疫情發展狀況將我國防疫歷程分為三個階段,詳實說明指揮中心當時在各階段的防治作為,以及指揮中心十大任務編組之工作紀錄,忠實呈現政府防疫團隊在疫情期間的各項策略考量與資源投入。本工作紀實可作為未來各界回顧這段抗疫經歷之參考,或運用作為公共衛生政策之研究與探討。
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鼻咽分泌物感染,症狀為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如出現疑似症狀,請佩戴口罩儘速就醫。家中幼兒出生滿12個月及滿5歲至入國小前應分別接種一劑公費麻疹、德國麻疹及腮腺炎疫苗(MMR);一般民眾如計劃前往流行麻疹國家,出國前可評估自費疫苗接種。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並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行為。
一、依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13年1月30日新聞稿指出,今(2024)年第4週(1/21-1/27)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114,754人次,較前一週下降,惟仍高於過去三年同期,且為十年同期第三高;目前處高原期,多項監測系統顯示近期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及腺病毒等多種呼吸道病原體持續於社區活動,其中流感病毒以A型H3N2為主。
二、寒假及農曆春節期間各項聚會活動人群聚集及國人規劃國內、出國旅遊移動頻率增加,病毒傳播風險較高,為維護師生健康安全,提醒親師生於假期間,持續留意身體自主健康管理,宣導個人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潔、遵守咳嗽禮節,如有發燒或身體不適情況,請就醫並在家休息。
影片 | 影片名稱 |
---|---|
![]() |
1 2023-09-26 學務處 臺南市防疫小學堂--口罩篇0209 - YouTube 臺南市防疫小學堂介紹相關防疫措施 |
![]() |
2 2023-09-26 學務處 臺南市防疫小學堂--洗手篇0213 - YouTube 臺南市防疫小學堂介紹相關防疫措施 |
![]() |
3 2023-09-26 學務處 臺南市防疫小學堂-健康管理篇0222 - YouTube 臺南市防疫小學堂介紹相關防疫措施 |